在山西武乡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第3展厅,有一只白色的药罐在静静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这只药罐,不仅是双鹤药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奋斗精神的缩影。它的故事,始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创办部队药厂,制药疗伤为国为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国大地。在国家危难之际,党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由此,第十八集团军总部由晋察冀转移到太行山区,这里成为了坚持抗日的主战场。
抗战期间,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战士和百姓们面临着缺医少药的困境。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打破封锁,克服卫生材料、药品的供应困难,1939年春,朱德总司令召见军委卫生部副部长孙仪之,要求他利用太行山中草药材品种繁多的有利条件,创办八路军自己的药厂。孙仪之指令刚从总卫生部医训班毕业的刘英桂同志为所长,带领几人在山西省潞城南村成立了前卫制药所。与此同时,一二九师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也让王业其带领制剂室的人员来到山西黎城县背坡村,筹建了师卫制药厂,这两家药厂就是双鹤的前身。
1940年秋,百团大战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日寇向太行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为了集中兵力打退敌人的进攻,党中央号召精兵简政。1940年底,钱信忠部长和孙仪之政委召开了合编工作会议,决定以野战卫生材料厂为基础,与一二九师制药厂合编,1941年1月,两家药厂合编于山西省武乡县安乐庄,定名为第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部卫生材料厂。
1942年,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寇对晋冀鲁豫根据地实施了更残酷的进攻。太行山根据地被敌人摧残的遍地焦土、满目疮痍,加上特大旱灾和严重的疾病流行,太行山区军民处于极端的困境中。面对此情此景,卫生材料厂的全体指战员坚持边战斗、边生产,谱写了一曲抗战生产之歌。
1942年1月,第十八集团军野战卫生部决定卫生材料厂的药品不仅供应部队,也要供应地方,为了便于军民协调,将材料厂定名为“利华药厂”,为“有利中华”之意。
艰苦奋斗制药研发,开创“中药西制”先河
在战争中办制药所,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当时药厂前辈居无定所,没有厂房、没有设备、缺乏技术,可谓“一无所有”。但是前方需要药品,为了支援抗战,双鹤的先辈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他们因地制宜,自己上山挖草药。没有厂房,他们用窑洞储存原材料;没有技术,他们以《本草纲目》和《植物学》为制药基本理论,访问附近大小药房,学习民间丸、散、膏、丹的制作工艺,采集太行山区天然的中药草加工生产。
说起药厂在太行时期的研发成果,最突出的有两个:一是土法试制成功药厂第一支安瓿,为后来的注射剂生产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成果就是研制出中国第一支柴胡注射液。
当时太行当地特别多战士发烧和患疟疾,由于日军封锁,治疗这些疾病的特效药奎宁买不进来,严重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钱信忠部长非常着急,他根据当地中草药资源分布情况,号召并带领广大医务人员上山采集柴胡,回来将柴胡清洗后熬成汤药给病号服用,收到了很好疗效。于是钱部长向药厂建议,将柴胡进行蒸馏提取,制成针剂。随后药厂组织了试制工作,经过数十次试验,试制出了柴胡注射液成品。当时研究室主任韩刚是山西平定县人,曾任游击队大队长,手臂受伤后来到药厂。他自学中医药,实地眼看口尝编写了《太行山药物学》和《救荒代用食品》,受全军通令嘉奖。在试制柴胡注射液时,没有完备的实验条件,以他为代表的党员干部就带头在自己身上做疗效实验。“开始剂量掌握不准,有时能疼到在地上打滚。”但就是凭借着他们在制药过程中的无私奉献和百折不挠,药厂终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支柴胡注射液,开创了我国中药西制的历史。
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他们借用老乡的大缸、铁锅、盆、罐、石碾子、笸箩作为生产工具。这只白瓷罐,就是当时药厂用来装药的物件之一,反映了老一辈双鹤人制药为民的光辉岁月。
彭老总浓浓鱼水情,“白瓷罐”为民护健康
1942年的一个冬日,负责给药厂运送药材原料的武乡县刀把咀村民阎柴通像往常一样,背着沉重的药材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由于连日的饥饿,他的身体已经达到了极限。在一次运送途中,他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眼前一黑,便倒在了冰冷的山路上。
这一幕正好被去往药厂视察的彭德怀副总司令遇上了,彭老总赶紧让警卫员将阎柴通抬回了厂部,并亲自从制药厂的白瓷罐里取出药物,让阎柴通服下,并将罐子留给了他。这罐药对于当时的卫生材料厂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它是战士们生命的保障。
服药后的阎柴通恢复了健康,他将彭老总赠与的那只白瓷药罐视为珍宝,小心翼翼地保存了46年。数十年来,他从未忘记那段历史,从未忘记彭德怀总司令给予他的恩情。1987年,他决定将这只药罐捐赠给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记住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的英雄。
1999年5月,经过国家文物专家的鉴定,这只药罐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这只药罐被陈列在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的第3展厅,静静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的故事,它已成为一段历史的载体,是老一辈双鹤人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缩影,见证了一个国有制药企业的艰苦创业,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的坚韧与伟大。
白瓷罐的故事并没有结束,老一辈双鹤人的奋斗故事,将随着这只药罐,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新一代双鹤人不忘历史,奋勇前行。